《習慣與養成》

《習慣與養成》

許多家長們為了讓孩子在將來的生活中不至於太過枯燥無聊,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著手『培養』一些嗜好或興趣。

但,怎麼做才是「培養」呢?

在教育部的國語辭典釋義裡,培養是『長期策劃和訓練、在適宜的環境中培植養育。』

就像我們在培育植物一樣,你會把植物放在適合的環境,每天的灌溉施肥,是一種照料,也是一種能量累積,而這「培養」能否成功,還有一個關鍵重點,那就是『時間』!

 

在培養小孩音樂類興趣的過程中,經常會碰到這些狀況:

 

▍家長觀點:小孩如果有興趣,就會自己去練琴,如果沒有主動去練琴,那就是沒興趣不想學、不喜歡彈琴

 

針對這點,想說明一下,練琴跟彈琴本質上有些微妙的不同~

小孩喜歡彈琴,是彈他喜歡的曲子,彈他可以掌握的曲子,在彈琴的過程中他可以很享受,也可以獲得成就感,所以他會喜愛彈琴這件事

練琴,是從不會到會的過程,這個過程比較困難,也會有挫折,尤其是在學習新曲子的時候,所以小孩往往不喜歡練琴,即使他喜歡彈琴這件事,也不見得會主動願意去練琴。

所以老師們經常會碰到這樣的狀況:

小孩很喜歡上課,上課時也不排斥彈琴,但是回家就是不喜歡練琴!

 

練琴與彈琴在外觀動作上來看是沒有什麼區別,

但就內容上來說,練習會帶來階段性的成長跟進度,

而彈琴則是將你所學的技能綜合後表現出來。

你要先「練琴」,才可以順暢的彈奏,能夠流暢的彈奏才能享受到帶來的成就感!

 

▍家長觀點:老師,你就安排她喜歡的給他彈,這樣就會比較有興趣啦!

 

站在老師的立場,我們當然可以在教材的安排上,搭配1-2本他喜愛的,但是其他該訓練能力的教材還是得均衡維持,並不會真的通通都是他喜歡的教材。

 

例如:小孩上學只喜歡上體育課,我們不會因為小孩喜歡上這些,就把一天六~七堂課通通換成體育

我們也不會因為小孩愛吃炸雞,就天天餐餐給他吃炸雞

小孩喜歡吃糖,我們不會無止盡的買糖給他們吃

因為我們知道什麼是對他們好的、怎樣才能維持健康

零食可以偶爾吃,但絕對不可能替代成為主食或是成為唯一食物

喜歡是一回事,但健康的成長才是最重要的事!

 

套回學琴這件事,為了孩子的學習能夠逐步累積實力,老師們都會細心搭配教材,為孩子規畫完整的學習,不會只固定彈某種類型。不喜歡練習功課,我覺得是學琴中很常見的狀況,爸媽們也應該要能接受孩子在學習中就是會出現這種情況,不必過度焦慮或是覺得這就一定是沒興趣不要學了。

 

▍家長觀點:老師,請你叫他去練琴,他比較聽你的話

 

身為老師,不用等家長要求我們也會主動耳提面命的叮嚀小孩回家要多練琴,但是我們一周只見小孩一次面,能夠每天相處、適時提醒/督促練琴的其實是家長阿~~在學琴的過程中,很多家長覺得督促小孩練琴是件苦差事,或是覺得不想破壞親子關係所以不想要求小孩…

其實,練琴就像是放學回家需要寫功課一樣,在小孩一開始學琴的時候,就把練琴時間融入每天生活必須完成的規劃中,再藉由時間的累積讓這件事變成習慣。我有許多學生,他們能夠養成規律的練琴習慣,歸功於家長的協助與重視。在決定學琴之後,他們就為孩子預留每天可以練習的時段(由少少的時間開始),也讓孩子明白練琴與完成功課是同等重要的,因為都是在實踐良好的學習態度。

孩子在很多事上都會想耍賴偷懶,這很正常,別忘了他們還是小孩,不要以大人的標準去期待小孩的表現(其實有時大人可能更容易逃避呢)。學琴的過程中,一定會有可能出現抗拒練琴的階段,事先做好心理準備,當狀況發生時,別氣餒,接受孩子的狀況,並且試著冷靜且溫和的引導協助他們,才是我們需要去做的。

還記得我們開頭說的《培養》嗎?

它需要時間以及環境來「建立」,然後持之以恆的累積,才能收穫豐碩的果實!

 

~BY 尖妮老師

 
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