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
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

『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』本來的意思是:要使成品完美,一定先要有精良的工具。比喻做事得先有好的工具,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但現在,這個道理好像都得下修標準…在近年來的音樂教學環境中,這句話似乎快要改成  「工欲善其事,必先”有”其器」~你要做這件事前,你至少要「擁有」這個工具吧!

聽起來很搞笑,但卻是事實!

許多人想要學習樂器,卻會想問老師不要買樂器可以嗎?

很多家長現在都喜歡讓小孩學音樂,最普遍的就是學「鋼琴」,然後老師就有機會接到詢問,關於:

不要買鋼琴行不行?

用電子琴行不行?

老師我們去你家練可以嗎?

這些詢問背後的理由歸納起來不外乎是這幾個…

琴到底有沒有很貴

一台琴從製作到產出,非常耗時又耗工,價格當然也會反映這些成本。

你問我琴貴不貴? 我會說「貴,因為一台琴動輒數萬元,跟一般物品比起來,算是貴的,但不是每一台琴都很貴。」琴有分等級,所以價格當然也是會有分,以現在家長的財力,一般價位的琴不會是買不了的價格。

讓家裡有台琴可以練習”也不是只有非買琴不可的選項,現在市面上有很多樂器商提供租琴的服務,一個月的租琴費用在600-1200元之間,絕對是一般家庭可以負擔的範圍。

 

家裡沒有地方放琴 

這是不管學習什麼都要去調整、克服的問題。就像你若認真想要好好學習烹飪,你就會開始添購器具以及一些必需的設備,因為你需要有正確的廚具才能夠練習。當然你也可以說我租房子,可以去找別的地方練習...對,沒錯 這就是重點 - 「練習」。但很多家長似乎忘了 "回家需要練習"這個事項,一個禮拜去找老師上課一小時,然後回家以後就沒有然後了,你覺得能學到多少 ? 學習進度與成效又會是如何 ?

即使家裡真的放不下鋼琴,那有沒有在一開始決定學琴時,就認真規劃"去哪裡練習"這件事呢? 

 

樂器的選擇

有些家長買了66鍵的電子琴或是手捲鋼琴,覺得一樣有聲音,一樣有黑鍵白鍵,一樣的排列位置,為什麼不可以?

很抱歉,還真的是「不可以」!

鍵盤的觸鍵不對會影響以後彈琴的施力方式及手型;劣質的聲音會影響孩子對音色的判斷,沒有辦法建構聽覺美感;音域不夠則局限了曲目的學習...

很多看起來或許外型是很像的東西,但他真的就是沒辦法互相取代,球看起長的一樣,都是圓型、都會滾、會彈、會跳…但它們可以通用嗎?

小孩想要打籃球,但籃球太大顆了,拍起來也太大聲,所以給他一顆乒乓球在家練習,反正一樣是圓的,往下丟它也一樣會彈起來…學書法,毛筆買了以後也用不到,就用鉛筆盒裡的筆就好了...

家長常常說,不想要小孩輸在起跑點,所以早早送去學才藝,但便宜行事隨便選了不合用的琴,不只是輸在起跑點上,根本是喪失站在起跑點的資格!

「興趣」一說

家長說,等有興趣再買琴吧....

如何叫做有興趣 ? 標準是什麼 ? 哪些行為是有興趣的表現 ? 看到琴會想要去彈一彈或許可以當作有興趣的行為表現,但如果在家連接觸琴的機會都沒有,要怎麼「培養」出興趣?又怎會有機會去變成興趣?

家長說:我們將來沒有要走音樂...所以不考慮花錢買琴

但你已經選擇要「學習音樂」了不是嗎?

學畫畫,以後就一定會當畫家嗎?

學英文,以後就要念英文系嗎?

那學珠心算呢?以後是要當會計?還是銀行行員?

你想要學好一項技能,你就要先要有這個「東西」來練習,無論你要學的是什麼?你想學單車,不需要有一台單車可以練習嗎?

 

或許以後到底會走哪條路沒人知,但既然決定要學習音樂,還是要先做到「正確的學習」 !

正確的學習除了好的學習態度、學好技術之外,使用正確的樂器也是很重要的。

為孩子準備正確的樂器,是家長的責任阿!

 

發表迴響